
大數據背景下會計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2020-11-06 10:18所屬分類:財務會計加入收藏
[摘 要] 在大數據背景下,會計工作被越來越多的信息系統所取代。為了適應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會計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應打破傳統培養模式,
[摘 要] 在大數據背景下,會計工作被越來越多的信息系統所取代。為了適應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會計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應打破傳統培養模式,重點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及考核體系建設等進行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 大數據;會計本科;應用型;培養模式
作者:秦嘉龍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會計人才的培養水平?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從傳統的教學當中走出來是十分必要的,大數據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迫在眉睫。
會計人才面臨著與以往不同的挑戰,會計人員不僅要學習傳統的財務會計知識和審計知識等,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信息系統知識[1]。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更多空間,創造企業價值。大數據知識具有復雜性,如原始數據采集、分析、挖掘和建模等分析都需要會計人員掌握相關知識,才能具體運用。因此,在本科教育中實施大數據新型知識的教授和形成實踐基地尤為重要[2]。
目前,高校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總結如下:(1)創新教育理念相對滯后;(2)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3)學科專業結構較為單一、會計人才知識面過于狹窄;(4)會計教育手段相對落后;(5)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等。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創新會計人才的培養還應加強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1)優化教學內容的設計,注重創新理念的灌輸,夯實專業基礎,增加跨專業課程,如計算機網絡、互聯網+會計等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入雨課堂、MOOC等線上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借助大數據平臺,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實踐體系。(4)采取多元化的考核體系,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5)搭建第二課堂學術競技平臺,舉辦會計學專業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學術創新素質發展。
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概念與理論
(一)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涵義
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一定教育機構或教育工作者群體普遍認同和遵從的關于會計人才培養活動的實踐規范和操作模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動的全要素和全過程的總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制定的,其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內容、課程體系的設計、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保障活動、方法等各類要素的總和。從外延上而言,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觀念、培養規格和培養方式等多層面的有機結合,具體涉及到專業的設置、等多個教育教學環節[3]。
(二)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概念
應用型創新人才是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才類型體現為應用型,人才素質和能力結構要突出創新的要求。創新素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知識的統一。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強調人才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其會計學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能適應國家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社會責任感強,綜合素質高,經濟管理理論知識扎實,并且具有創新和創造能力。
(三)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是指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數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四)課程的設置
課程體系大致包括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等模塊。在課程設置上均要求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突出了課堂教學方式中學生參與的重要性、通識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多樣性等。
(五)專業師資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也簡稱為《國標》,在《國標》中對教師素質及其教學要求,就教師、單位兩個主體提出具體要求。教師主體方面,從師德、職責、專業知識、學術視野、指導學生能力等方面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標準;從承擔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研究、主持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以及備課組織課堂教學、課外輔導、教學效果、教學進修研討等方面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標準。單位主體而言,主要從教師進修深造、教研活動、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基層教學組織、組織教學研討及備課等機制,實施上崗資格、助教和任課試講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標準[4]。
三、會計學本科應用型創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體系設置創新程度不夠,未體現創新人才培養的特色
在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按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開設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學等必修課程,在專業選修課程中一般設置有市場營銷學、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資產評估和證券投資等。在傳統會計人才的培養上是能夠滿足日常工作開展的需求,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無法滿足企事業單位的需求,信息化技術的掌握是新時代會計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且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越來越重要。
推薦閱讀:會計類核心期刊有哪些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apkanpur.com/caiwukuaiji/5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