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性視角的城市設計問題初探
發布時間:2020-11-09 09:03所屬分類:城市規劃加入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的飛速發展,城市設計中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并引起社會關注與重視,并亟待探討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本文便是基于當下的實時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的飛速發展,城市設計中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并引起社會關注與重視,并亟待探討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本文便是基于當下的實時背景,并嘗試著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并通過探討國內外城市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及典型案例解析,希冀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啟發性策略方式。
關鍵詞:城市設計;社會性;策略方式
1 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又稱都市設計( urban design ),很多設計師和理論家對這一名詞的定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現在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城市設計是一種關注城市規劃布局、城市面貌、城鎮功能,并且尤其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門學科”。【1】其定義和內涵也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不斷完善與全面。現代的城市設計發展由起初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的社會設計實踐。當今的城市設計實踐兼具唯美性、物質性和社會性等特征,這些特征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設計實踐發展的歷程。
2 城市設計的社會性
城市不是孤立于人類存在的,城市的發展與人類聚集的社會群體息息相關,因而從社會學的視角來探討研究城市問題具有十分便捷的優勢。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主要是指從社會學學科的視野出發來分析城市設計中的社會性問題。而城市設計中所涉及的社會問題又具有多層次性,主要表現在文化性、經濟性、生活性等多維度層面。另外,由于城市設計實踐過程牽涉大量代表不同角色和利益的社會群體,因此其本身逐漸被看作成一個三維的社會性設計實踐過程。
3 社會性視角的城市設計典型案例解析
社會性是城市設計的特質,而忽略城市設計這一特質便會導致設計實踐的失敗。以下便簡要解析歷史上國內外城市設計中遇到的社會問題:
3.1國外社會性視角城市設計歷程解析
西方近現代城市設計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早在16世紀前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就主張建立一種新型社會,試圖把城市作為一個社會經濟實體,把城市建設與社會改造結合起來,以解決廣大勞動者的生活、工作問題,他們希望建立一個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2】,以城市設計與規劃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圖1)
然而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在短暫的社會實踐中便遇到了挫折。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在英國,不當的城市規劃與設計逐漸導致居民的生活條件的惡化,并引發工人的普遍不滿,進而導致了相應的社會問題,如社會犯罪率升高、非就業人口比例升高、城市中貧富懸殊、各類傳染病的蔓延等等。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敏感地意識到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城市設計的手段來解決。他設想了一種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園城市”(Garden City)理論(圖2)【3】,即一種理想化的“社會城市”(Social City)設想,認為新的城市設計立足于社會問題視角,并能帶來經濟的繁榮,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大多數居民的安居樂業等優勢。然而到后期,他的理想城市在實踐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結果,但他的社會改革思想對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城市的社會問題逐漸發生變化,首先是由于戰爭對城市建設的破壞導致戰后住宅奇缺。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過度集中,失業率明顯上升,城市貧民窟問題開始出現。針對這些城市問題,現代派大師勒。柯布西埃和賴特也試圖通過集中和分散的規劃思想來解決城市社會問題,這些思想在他們的“陽光城”(Radiant City)【4】和“廣畝城”(Broadacre City)【5】理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城市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運動,目的是要恢復內城的活力,清除城市中心區的貧民窟,改善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企圖解決由于戰爭和過度郊區化引起的城市社會問題。但由于城市規劃缺乏對城市問題的深入研究,城市更新采取了大規模推倒重建的改造方式,不僅破壞了原有城市的有機結構和城市多樣性,還產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圖3)
20世紀下半葉,西方城市規劃開始更多考慮城市社會問題,公眾參與和公眾利益受到了普遍關注。一種“自下而上”的所謂“社區規劃”開始出現,市民社會在西方國家建立,公民對城市開始有參與權和管制權。
綜上可以看出,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發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會改良運動。并從理想化的“社會城市”【5】設想逐漸演變為對現實的社會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西方城市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由于忽視城市發展內在規律,過分追求經濟發展和城市擴張而引發很多社會問題,如城市規模的過度膨脹、城市的過分擁擠和貧民窟的出現等。
(2)城市社會問題的產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來自城市內部發展的影響,也有來自城市外部的各種不定因素的影響。
(3)城市規劃不當是導致城市社會問題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結構不合理、過分強調功能分區和大規模城市改造而導致的眾多社會問題;
(4)隨著西方城市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城市設計越發關注弱勢群體并體現出社會發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設計在推動社會進步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與社會發展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3.2國內當前社會性視角城市設計問題解析
中國城市正處于快速工業化發展期,城市規模不斷膨脹,城市設計中社會問題已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發展的結構性變化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在城市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工業化發展和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必然會導致城市傳統工業的衰退和居民失業率的上升,并對居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2)城市中心區的盲目規劃設計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城市中心區由于經濟等利益驅使,規劃設計往往密度過大,進而導致人口過分集聚,產生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社會性的問題。例如:“城中村”便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圍鄉村的現象。由于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和長期得不到整治,這些地區往往成為城市管理的盲區,社會治安極其混亂。
推薦閱讀:綠色城市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apkanpur.com/chengshiguihua/54089.html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環保型施工措施的應用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論文文獻檢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