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河海事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及救助新思路
發布時間:2020-11-18 10:21所屬分類:交通運輸加入收藏
摘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產體系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的要求。隨著內河貨物運輸市場由陸路逐步轉為水路的
摘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產體系”“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的要求。隨著內河貨物運輸市場由陸路逐步轉為水路的綠色發展趨勢,內河水上運輸船舶的迅速發展與海事安全監管及救助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導致發生水上交通事故的情況越來越復雜,一旦發生事故,對內河海事救援形式與救援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內河海事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及救助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安全監管及救助的新思路。
關鍵詞:水上交通事故;安全監管及救助;新思路
1 安全監管及救助顯現的問題
內河水運市場迅速發展,對海事監管部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地方海事機構在實踐中提出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需要著力解決。一是搜救應急裝備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二是監管與應急搜救站點配置覆蓋面存在著嚴重不足,三是水上風景旅游區交通安全問題,四是農用自備船與貨船碰撞事故逐年增加,五是新興水上體育運動休閑項目監管存在盲區。
1.1 搜救應急裝備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
船舶大型化、水上集裝箱運輸是內河水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公鐵水聯運、江河海聯運的大環境下,內河海事目前的搜救應急處置能力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的趨勢,一是現有船艇拖帶能力不足,如大型船舶發生擱淺事故,現有的船艇、裝備難以及時有效進行處置脫淺,內河水域也缺乏這方面的社會力量;二是一旦集裝箱船、危險貨物運輸船舶等特種船舶發生事故、險情,目前的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例如集裝箱滑落航道,地方海事部門以現有裝備搜索起吊難度極大。因此,希望水上應急處置的相關規劃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搜救應急裝備更新等方面給予充足的資金保障。
1.2 監管與應急搜救站點配置覆蓋面存在著嚴重不足
隨著內河“全域旅游”戰略的深度推進,水上旅游活動范圍、活動量、活動種類均呈現著年均逐年增長,內河水上風景旅游區當前已出現了眾多旅游業態,同時旅游活動范圍也進一步擴大,無論從監管轄區的地理范圍、監管業務的廣度深度、監管力量投放需求等諸多方面,海事站點、海事人員、海事車艇裝備等的擴容需求都需要與旅游業態發展同步,急需進行同步擴展與深化。
1.3 水上風景旅游區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問題
隨著水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游客迅速增加,內河水上風景旅游項目正在進行民宿旅游開發,這些旅游項目缺乏專業客旅碼頭等配套基礎設施。部分旅游開發項目仍屬于民間資本自發形態,沒有正規的旅游航線和客旅船舶,導致農用自備船(漁業船舶)違規參與水上營運性載客運輸案件屢禁不止,地方海事部門在日常巡查過程中一直在保持高壓打擊態勢。
1.4 農用自備船與貨船碰撞事故問題
近年來,農用自備船舶在航道內與貨船碰撞事故頻發,究其原因主要是農用自備船船員安全意識薄弱,同時受利益驅使,相當一部分農用自備船船主變更船舶用途,農閑時從事非法捕撈作業,并且經常進入通航繁忙的等級航道上從事非法捕撈作業。為躲避執法人員巡查,船主多集中在晚上作業且不配有關燈光信號,不易被正常航行的船舶發現,極易造成碰撞事故。
1.5 新興水上體育運動休閑項目監管存在盲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湖區水域環境的不斷改善,出現了一些水上新興項目,目前主要有帆船、皮劃艇、帆板、水上摩托艇等體育船艇項目,活動形式越來越多,有帆板沖浪、機動帆板、帆船培訓等等。帆船項目需要有足夠的風力支持,船主為求刺激不穿救生衣的情況也并不少見。還有一部分體育船艇活動以行業興趣協會形式存在,更有甚者為自發無組織行為,許多私人擁有的水上摩托艇、帆船等停靠在環湖的各個小碼頭及港灣內或用汽車運至湖邊人湖。這些船艇操縱人員大都沒有經過培訓,活動沒有固定水域和固定時間,有的已經影響到湖區客、貨運輸船舶的正常航行,對正常的水上交通安全和秩序構成威脅,同時自身安全也缺少有效保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交通海事法規,海事部門管理職責均未涉及體育運動船艇管理,體育部門目前為止也未有相關的管理規章。
2 安全監管及救助新思路
海事安全工作概括起來主要指監管與應急,監管就是發現隱患,要學會如何去發現漏洞和更及時地去堵漏洞;應急就是快速有效地去處置事故,同時在處置中更好總結提升應急能力。對此,我們探索五個側重點推進工作。
2.1 增添搜救設備,培訓專業人員
針對內河搜救應急裝備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的問題,地方海事部門一是要加強應急處置硬件物資儲備建設。在對現有搜救資源進行普查和整合的基礎上,增添專業搜救的多功能船舶和設備,同時發揮社會搜救裝備力量的參與,通過政府搜救力量與社會搜救力量的有機結合,更大程度地提升搜救裝備的儲存,有效地緩解搜救力量的不足。使內河海事由單一的救援裝備到多元化救援裝備的轉變;由傳統類的救援裝備向智能化裝備轉變;由小型化裝備向大型化裝備的轉變。二是進一步完善內河水上搜救應急預案,迅速、有序、高效地組織水上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行動,救助遇險人員,控制事態發展,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環境影響及財產損失,同時定期開展水上搜救和應急處置的相關技能培訓,邀請專業人員進行水域搜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海事人員的應急處置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內河水上搜救隊伍步入正規化、專業化的道路,以適應內河水上救援種類多,不定因素多的特點。
2.2 統籌空間布局,強化基礎建設
針對海事部門監管與應急搜救站點配置覆蓋面存在著嚴重不足的問題,地方海事機構一是需要根據不同水域、湖泊的分布情況,分析其對監管、救助、防污力量的不同需求層次,合理進行空間布局并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通過合理的布局,有助于第一時間應對突發事件,有助于第一時間展開搜救行動。二是助推智慧海事深化進程,提升海事科學監管的保障力。信息化是海事監管最大內生動力,地方海事部門要推進信息化基站、視頻監控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干線航道視頻監控全覆蓋計劃,切實構建出精細管理范式,提升科學監管的保障力,在監管救助一體化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水上搜救網絡,加快基地建設,加快船艇建設。
推薦閱讀:遼寧交通運輸局職稱評定要求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apkanpur.com/jiaotongyunshu/54231.html
上一篇:地鐵車輛內裝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下一篇:極地破冰船的破冰技術發展趨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