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系統教研推進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發布時間:2020-12-23 09:02所屬分類:教育技術加入收藏
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歷史和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政課教
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歷史和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教育教學能力還不能很好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中山市著力通過區域系統教研,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理論功底和專業素養,增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合力,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更好地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精神,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強保障。
一、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區域系統教研,激發教育發展動能
目前,我國正處在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全面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題。教研工作直接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與教育質量的關系尤為密切,責任格外重大。教研強則教育強,加強教研工作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良傳統,更是新時代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辦好世界水平基礎教育的重要依靠。
1. 教研工作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
教研的出發點是需求,教研要著眼于服務客體需求的滿足。以需求為導向的全式教研機制,是中山市教研活動的重要方式。于大多數思政課教師而言,專業發展規劃與困惑是其成長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因此,中山市在對鎮區、學校開展全面教研前,先對區域教師所需所困進行前期調研和基本預判,摸清摸準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脈搏,以此作為正式開展區域系統教研活動的事實依據。然后,市教研室密切與學校的溝通和反饋,激發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動力,刺激他們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促成學校和教師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基于需求和問題導向的全式教研,以教研工作的系統化規劃及實施,開闊研究視界,提高教研服務的針對性、連續性和一體化,使教研工作不再只具備基礎性或條件性職能,而凸顯學校和教師主動改進教學和科研的主體性職能。
2. 教師發展平臺比努力更重要
教師發展平臺猶如起跑線,學校要想贏在起跑線上,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要想贏在起跑線上,必須有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努力固然是成就事業的關鍵因素,但能否通過努力走上專業發展的“星光大道”,平臺顯得更為重要。正所謂“獨成長不如眾成長”,一人站在高處只會最終“高處不勝寒”,眾人齊攀登,才能共創“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良好局面。為了給思政課教師構建研討、實踐、展示的教研互動交流平臺,市教研室在各校獨具特色的政治科組建設基礎上,區域統籌,指導建立類型多樣的研究團隊,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特別是學科中心教研組和教師共進社。初高中學科中心教研組實行“老中青”結合,在學科規劃、論文寫作、課題研究、市內培訓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團體輻射引領價值;初中教師共進社自2014年成立以來,每月開展一次市級教研活動,內容涉及中考備課、同課異構教學研究、說課培訓、命題技術研究等。每位思政課教師努力的效果在教研發展平臺上被放大,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有效助推我市中學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整體躍升。
二、踐行教研自覺,做好教研“芯片”,提升區域教研水平
教研員的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區域的教師素質,教研員的理念將會直接影響區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員的工作將會直接影響區域的教學質量。
1. 教研自覺是教研引領的內生力
回首教研工作,筆者經歷了由被動“等事做”(被動教研),到自覺“找事做”(自覺教研),再到“自覺找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做”(教研自覺)的跨越,這種教研自覺在推進區域教師與學校教研,提升教師教學素養與區域辦學品質中具有喚醒、促進、提振、優化等多重價值,是一種無形的思想領導力、行為領導力、團隊領導力。在區域系統教研中,通過觀摩、參與議題式活動型課程教學實踐以及舉辦全市精品課程評選等,喚醒區域內思政課教師的教研自覺,催發基層活力;通過高效課堂構建、深度學習開展、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貫徹等主題研討,培養教研自覺,激發創新潛能;通過課堂教學比賽、學科論文比賽、微課比賽、原創試題比賽等學科活動平臺搭建,提升教研自覺,優化區域教研品質。教研自覺良好生態的營造,使教師研得有趣、研得扎實、研得有價值,通過研究、實踐、體會、探索、創新,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加快教師的成長。
2. 專業成長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動力源
本著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中山市通過區域系統教研,致力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辦好思政課這一關鍵課程,中山市思政課骨干教師培訓工作項目啟動并實施,計劃通過2019至2021三年專項培訓,包括思政課骨干教師達標提升工程、思政課骨干教師素質強化工程兩類市級培訓工作,分批累計培訓210人。其中,2019年專項培訓于2019年10月14日至19日圓滿結束。培訓采取集中面授、參觀學習、交流研討等方式,不斷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幫助思政課教師提升學科認識和課程育人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和區域學科教育優質發展。從教育的供需兩側來看,教研員更多地屬于供給側,其要為區域內學校、教師、學生的教育教學貢獻自己的智力成果,為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付出自己的力量,這就要求教研員必須成為優秀教學經驗與成果的提煉者。為鼓勵思政課教師提煉和推廣課題研究的成果,2019年第11屆市級創新成果獎評選單設思政課專項成果進行評比,2020年市級課題成果評比將思政課課題成果進行單列評比。
三、突出守正創新,加強隊伍建設,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改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定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思政課要彰顯根本價值,不僅要成為知識傳授的載體,更要成為價值引領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因為這直接關系著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培育和踐行。而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因此要高標準嚴要求地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讓思政課“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推薦閱讀:當代教育科學投稿方式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apkanpur.com/jiaoyujishu/5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