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校管理視角的中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路徑
發布時間:2020-12-23 09:29所屬分類:教育技術加入收藏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2019年9月18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意見》,這為新時代加強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時代重任,關系到國家命運和前途,需要每位教育管理者給予高度重視。學校應該充分理解新代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意義,認清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著力探索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
一、新時代加強思政課教隊伍建設的現實意義
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除了表現為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外,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也從未停止過。社會生活中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社會上出現了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思想,這都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不容忽視。學校必須旗幟鮮明的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學習理論、觀察社會、思考問題等系列教學活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正確政治認同,明確保自身責任與使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展現自己最美的姿態。
要辦好思政課,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辦好思政課的主體,沒有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就不可能有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關系到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
二、新時代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
辦好學校思政課,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責任重大。目前,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學校加大建設力度,從整體上提高隊伍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要要求”,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標準,為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出了方向。當前,加強思政課師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四方面。
1. 堅定思政課教師的政治信念
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信仰。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引導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當前,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遇之大變革”,我們所面對的是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開放多樣、變幻莫測的現實。而中學生還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形成期,在面對這樣一個變化多端,多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社會,他們的價值判斷能力還不足以使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要能夠把許多現象講透、講明白。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能用自己堅定的政治信念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傳播正能量,在學生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2. 樹立思政課教師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源于對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認同。思政課教師應保持濃烈的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學習、理解、認同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并緊跟新時代、關注新時代,引導學生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新時代。一位有著濃烈家國情懷的教師才能真心熱愛自己的職業,傾情于教書育人,用真情講好每一堂課,才能做到心中有學生,理解、關愛學生,真誠對待學生,讓思政課成為有溫度的課。
3.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學科自信
中學面對著沉重的升學壓力,對思政課教師而言,完成指定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分數是日常工作的重點。為了提高分數只能讓學生多做題,多背書,這使很多同行和學生認為思政課就是“劃劃重點”“背背條條框框”,很少有學生會特別重視思政課的學習,即使重視也無非是多花點時間做題和背書。似乎任何一個學科教師都可以兼任思政課教學的現狀,也使思政課處于邊緣地位。這導致了思政課教師對自己任教學科的重點性和不可替代性缺乏充分的認識,進而缺乏學科自信。當這種缺乏學科自信意識在教學中傳遞給學生后,產生的影響也會是消極的。
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樹立學科自信,這種自信既來自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認同,更來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在課堂上滲透、傳遞學生,那學生才有可能對這一學科充滿認可與自信。
4.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學習能力
思政課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生活性,是與社會生活、時代發展聯系最密切的學科。教材幾乎每年都會有調整、修訂,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能夠密切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以適應教學的需要。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善于在真實生活中發現教學素材,能夠把書上的理論轉化為生活中的案例,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另外,思政課涉及經濟、政法、文化、法律等多學科知識,教師必須要有廣闊的思野才能把思政課講好、講活,這些都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
1. 樹立使命意識,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要要求”和“八個統一”,對思政課教師的內在綜合素養和外在業務能力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思政課教師要達到這些要求,必須切實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對此必須要有使命意識,把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工作。
第一,要重點加強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增強他們的政治信仰,筑牢思想根基,尤其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政治信仰。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一方面,邀請黨校、高校的專家來校作講座,引導思政課教師深入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強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學理闡釋,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增強他們的自豪感、自信心,參觀“中共三大會址”“農講所舊址”等,加深他們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等科學論斷的理解。通過這些活動,增強思政教師的政治信仰。
第二,引導思政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避免讓思政課成為“說教”課程。思政課教師除了要與時俱進更新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愛上思政課。目前,思政課一般應采用情境式教學,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生成知識,內化知識。為此,學校應該打造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思政課教師骨干教師隊伍,通過展示精品課、示范課等方式引領思政課教師隊伍教學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過一些教學評比,推動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
2. 完善評價制度,激發教師隊伍內在活力
學校通常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教師的福利待遇、職稱評等也與學生成績有直接關系。這樣的評價方式,必然引導思政課教師過分地將精力集中于學科書本知識的講授,關注的也僅是學生的學業成績,在課堂上大多講授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忽視對學生政治素養、價值觀念的培養,無法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學校應改善現有的評價制度,實施多元化的教師評價機制。對中學思政課教師的評價,應側重于觀察學生是否能夠熟練掌握思政課的理論知識并內化為他們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政課教師是否保持正確的政治認同,是否具備高尚師德等內容。
例如,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實驗學校在積極探索積極有效的思政教師評價制度,將組織“研學活動”、開展“學生學科競賽活動”、開展“思政主題活動”等,納入思政課教師評價內容。本學期,學校進一步豐富思政課專題活動,如“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征文比賽”“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分兌獎品”“憲法知識競賽”等活動,拓寬學生視野,也幫助思政課教師樹立更多的職業自信。
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讓思政課教師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肩負起堅守并擴大宣傳陣地的重任,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推薦閱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論文適合投稿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apkanpur.com/jiaoyujishu/54794.html